還沒有小孩之前,單身的妳也許有過這種經驗。在餐廳或熙攘的公共場合看到嬰幼兒的哭鬧不會有感覺,看著對方父母手忙腳亂的樣子或許還會略顯不耐甚至暗自猜想,為什麼這家長不趕快處理孩子的需求?完全任由他/她哭鬧?事實上證明,這個想法在有了孩子以後會發現大錯特錯!有了孩子參與的新生活才能明瞭,如果能成功知道孩子要什麼,滿足他們的需求,哪位母親不想要讓耳根子清淨一點?

當小孩越大,已經不是只有肚子餓、尿布濕、想睡覺才會鬧,他/她開始有自己的情緒,此時甫當母親的妳這時才感到挫折,因為他/她只會用哭來表達意見。面對這樣的不知所措,也許有時候甚至妳感到累時還會對一個不滿一歲的半獸人生氣,而「如何和這些小人兒溝通」的想法或許已悄然地在妳的心中醞釀著。嬰兒手語(Baby Sign Language)在歐美國家相當流行也淵源已久,原於傳統的American Sign Language,1980年由Dr. Joseph Garcia發現BSL對健康的幼童有不一樣的益處而開始推廣。從八個月的嬰兒就可以開始(更早的可以從六個月進行),此時的他們開始有理解能力,一直到三歲口語完全成熟之前這是一個非常適合陪伴Terrible Two的過渡方法。研究指出越早接觸嬰兒手語還有以下好處:

強化認知能力

提升溝通能力與理解能力

語言表達發展較佳也較早

字彙量較同齡孩子多

邏輯的思考能力也比同儕高

降低父母與孩子的挫折

 

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(NIH study)做的一項調查,追蹤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到八歲發現,這群孩子比一般同年齡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2分,即便這些孩子已經很久沒有接觸手語。看完這些好處,著急的妳或許迫切想知道,該「如何開始」?其實上手BSL並不困難,就從日常生活開始培養起…(圖片引用自 ©Baby Sleep Site)

常日生活取材,最易成為學習的範疇

從每天都會做的活動開始,例如「吃」、「ㄋㄟㄋㄟ」、「睡覺」。這些每天都會上演的事情是最能表現運用手語的方式。找出孩子平常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事物,根據統計「餐桌」是最容易培養孩子手語的環境。(圖片引用自 © Marco Bruschtein/Michael D. Fetters via Wikimedia Commons, CC BY-SA)

 

手語的首要選擇,訴求簡單

嬰兒的肢體尚未發展完全,簡單操作的動作寶寶比較容易上手。例如「還要(more)」、「沒有了(finish)」、「請(please)」、「謝謝(thank you)」、「對不起(sorry)」。上述說孩子第一個手語最容易從「餐桌」開始其來有自。當孩子經過一波波的厭奶期對食物開始充滿好奇與興趣,此時最容易掌握的字就是「還要 (more)」。當孩子的要求得到相對回應,孩子就會知道用尖叫去表示他的「還要」是徒勞無功。(圖片引用自 ©Naperville / 123fr)

 

協助與耐心,BSL入門的不二法則

每一次增加新手勢,就要重複的表現給孩子看,同時協助他們,拉他們的手搭配語言一起操作,久了他們就會認知連結這個手勢跟語言。

而「耐心」這真的是最重要的。每教一個新的詞彙所學習的時間,根據統計約莫花兩個禮拜至一個月才真的能完全操作與控制。越早教導當然花的時間比較久,畢竟年紀真的太小,但是跟往後聽他哭2年多卻不知所以然,對初當母親的妳來說也許是很值得投資的時間。

 

學習嬰兒手語的管道很多,坊間有出許多書籍教學包含成人及嬰幼兒繪本形式,也可以藉由網路平台有相當多的影片可以觀摩,或是有興趣的家長也可以上TBEA台灣嬰幼兒手語教學協會(Taiwan Baby sign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ion) 網站,了解更多訊息,也是一個不錯的入門方式噢!(圖片引用自 ©Amazon)